English

“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”

1998-03-23 来源:光明日报 陶世隆 我有话说

今春早暖,在全国政协委员驻地,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杜毅满面春风地说:“我母亲是六、七届全国政协委员,但由于病重未能来开会。我的高兴,不仅是能当选为新委员,更在于有一个机会还母亲的心愿。”

杜毅是近代著名实业家、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之女。杜重远早年留学日本学成归国,在东北创办了规模庞大的“中国第一个机制瓷厂”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他被迫放弃实业救国的初衷,南下京、沪与沈钧儒、邹韬奋、胡愈之等组织救国会,改弦易辙投身报业,创办《新生》周刊,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,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,是震惊中外把抗日救国推向高潮的“新生事件”的主要人物。

杜重远先生身虽处险境,但一直没有放弃停止内战、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,他与高崇民等人推动了张学良、杨虎城发动“西安事变”,为抗日救国和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后来,杜重远先生接受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建议,携全家到新疆建设抗日大后方,1944年6月,被军阀盛世才杀害。当时不到三岁的杜毅和多病的母亲均被关在监狱,盛世才并将她和弟弟、妹妹与“痨病”犯人关押在一起,企图斩草除根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被党组织营救出狱时,她和弟弟、妹妹均身染重病及并发症。

带着孩提时的记忆,她忘不了监狱的冷酷和黑暗,更忘不了母亲常给她讲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:“国家就像一把伞,她能给你遮风挡雨,你们要好好保护她”。母亲还说,国难当头民多苦难,只有国泰才能民安。幼小的痛苦折磨使杜毅过早地懂事,父志母训,使她从小就明白了救国的道理。

带着被残害的后遗症,杜毅无法正常上学,便以顽强的毅力自学,在21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。在她的成长过程中,时刻没有忘记父亲的遗训“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”。

1988年,她和妹妹去香港创办公司,只身踏进商战征途,利用广泛的海外关系,积极为国内引资牵线搭桥。

1991年,姐妹俩从香港引资8000万美元盖起无锡珠宝城。同时她还为江苏、上海、北京、安徽引进了4个大型项目数十亿美元的资金,为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和水资源工程作出了贡献。

1992年至1996年,姐妹俩完成了上海大厂自来水BOT项目漫长而艰难的数百个回合的谈判,使7300万美元到位,并于1997年全面投产,日产净水40万立方米,解决了上海市由于人口急剧膨胀而急需净水的问题。

1997年4月,当上海市综合治理苏州河环境时,姐妹俩作为旅居港澳和海外华人第一个捐献了100万人民币作为首批基金。

1997年5月,她在英国与美国ABB跨国集团进行不分昼夜的艰难谈判中,由于操劳过度和身体极度虚弱,导致肠出血并引发心脏病,倒在谈判桌前。为完成合作项目,她拖着瘦弱的身躯、好几次晕倒在国外的谈判桌上,然而锲而不舍的努力,终于使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我国的基础项目建设。熟悉杜毅的人都为她的拼命精神所折服。然而,细心人会发现有的项目完成时,她个人并无分毫收益,纯为国家作贡献。但她依然欣慰地说:“只要国家能发展就值。”

杜毅是个十分纤细虚弱的女子,但却在引资的商战中,有过人的精力和勇气。上海市长徐匡迪曾称她是“拼命三郎”。

日前,她又促成了4个项目、2个大型水资源项目。更为值得称赞的是,她的引进外资的方式和项目在国内均属第一次。拿她的话说:“想做第一个吃蟹的人”。这勇气和毅力来自于她父母那强烈的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精神。

在九届一次政协会上,禀承父母责任感的杜毅大声疾呼: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要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大厦。”

不少人问她,在经商中,为何不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,她说:“父亲一生壮志未酬,为救国他把生死置之度外。母亲自幼教育我继承父志,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。我只想在短暂的人生中,能为国家做些有益的事就行了。”这也许就是杜毅做事做人的真谛所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